学院新闻
College News
走“红色足迹” 观“红色颂歌”——学校举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师德培育专题研修班(第十五期)
2025-11-04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师德师风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2025年11月1日-2日,学校“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师德培育专题研修班(第十五期)在珠海、广州顺利举办。研修班以“理论授课+实地研学”的形式,为全体学员搭建了师德锤炼与能力提升的双平台,部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及校内思政工作骨干参加此次培训。

 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奕衡副教授主持开班仪式


专题授课强内功师德铸魂明方向

11月1日上午,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奕衡副教研修班开班仪式上讲话,他强调,思政课教师作为铸魂育人的关键力量,既要筑牢理论根基,更要严守政治纪律,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随后,王奕衡副教授以《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新时代思政课好老师》为题,讲授了一节生动的党课,开篇便点明思政课教师的政治属性与纪律要求。授课中,他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论述,重点解读《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核心要义,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深入剖析政治纪律对教学方向、内容设计、价值引领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奕衡副教授为学员讲课

在教学能力提升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金爱慧教授以《从“论文”到课堂,筑牢育人根基——思政课教师如何用科研点亮课堂》为题分享经验。提出科研选题对接教学需求、研究成果转化教学内容、学术思维赋能教学创新的三维融合路径。针对如何提升科研转化能力,金爱慧教授提出“三个注重”:注重选题“接地气”,优先选择与思政课教学章节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如“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结合研究;注重成果“轻量化”,将万字论文提炼为课堂讲义、短视频脚本、案例讨论题等,适配不同教学场景;注重反馈“闭环化”,通过学生课堂反馈、教学效果评估,反向优化科研方向,形成 “科研-教学-反馈-再科研”的良性循环。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金爱慧教授做经验分享

院长助理杨宪钊副教授在会议上围绕《预评估中明得失,于教学中铸精魂——诊断评估后的教学反思与前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且详尽的分享。他首先回顾了学校近期开展的教学诊断评估工作,总结分析了当前教学中亮点,如档案建设显规范、磨课与“六说”工作促教学、走廊展板打造“无声课堂”等;同时指出问题,如教学设计精度与学生接受效度有落差、技术应用未深融育人目标、教师投入与学生成长关联证据不足,强调“教学评判在学生光芒与思想穿透”。同时他也解读思政课“三重境界”的问题。“有理”需讲透理论,“有据”要结合热点与红色资源,“有魂”应重价值引领,以“红色品牌”建设实现“以魂铸人”。最后在改进方向方面,他提出一是需要教学设计精准化,适配学生特点;二是深化技术融合,借鉴“红色微课”服务育人;三是树立“教学学术”共同体意识,推动经验转化。

 院长助理杨宪钊副教授分析诊断评估后的教学反思与前瞻


红色研学忆初心精神传承励担当

11月1日下午,研修班一行前往广州黄埔军校旧址开展沉浸式研学。学员们首先观看了红色舞台剧《黄埔!黄埔!》,该剧以史诗般的叙事再现了黄埔军校师生在大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鲜活演绎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为国牺牲”的黄埔精神。

 学员观看红色舞台剧《黄埔黄埔》

 学员认真观看红色舞台剧《黄埔黄埔》

 观看红色舞台剧《黄埔!黄埔!》后,研修班学员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见证。他强调,思政课教师要从黄埔精神中汲取力量,将“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融入日常教学,推动红色教育与师德培育同频共振。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明文教授即兴赋诗两首,以诗言志传递心声:“国共合作掀巨涛,黄埔军校育英豪,北伐战争创伟业,抗日战场剑出鞘!”“时代再吹复兴号,黄埔精神不死鸟,革命爱国红旗飘,凤凰涅槃永燃烧!”诗句铿锵有力,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做总结讲话

 徐明文教授即兴赋诗


多维研学拓视野精神滋养促成长

11月2日,研修班成员还分赴“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与“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专题学习。在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学员们在 6米高的“黄金稻米”艺术造型前驻足,通过“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主题浮雕,深入了解袁隆平院士毕生深耕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辛历程。当听到袁隆平老人因为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而错过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见面时,大家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将这种“脚踏实地、敢为人先、永不放弃”的种子精神融入师德修养,做培育时代新人的“好种子”。

 研修班学员在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前合影留念

 参训学员近距离感受“禾下乘凉梦”浮雕精美的制作

在辛亥革命纪念馆,学员们沿着“从辛亥革命到黄埔军校”的历史脉络,在丰富的文物展品与互动展陈中,重温了中国近代革命的波澜壮阔历程。作为跻身全国热门百强纪念馆前十的红色教育基地,生动诠释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斗争精神。学员们在孙中山先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前凝神沉思,深刻认识到思政课教师传承革命精神、培育爱国情怀的重大责任。

 研修班学员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门前合影留念

此次研修班通过“理论授课+红色研学+精神感悟”的立体培育模式,实现了师德师风教育与专业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政治纪律要求、科研教学方法与红色精神养分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红色品牌”建设成果,创新师德培育形式,为打造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研修班学员认真聆听讲解


结班仪式凝共识砥砺奋进再出发

11月2日中午,学校“提升教书育人能力 涵养高尚师德师风” 师德培育专题研修班(第十五期)结班仪式在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丽霞教授主持仪式,她首先回顾了此次研修班“理论赋能+红色铸魂”的整体历程,从王奕衡副教授的政治纪律党课、金爱慧教授的科研教学融合分享,到黄埔军校的沉浸式研学、隆平好种子精神传承馆和辛亥革命纪念馆的精神洗礼,系统梳理了研修期间的核心内容与学员收获,强调此次培训不仅是师德素养的集中锤炼,更是思政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的深度赋能。

 结班仪式

仪式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学术吴薇教授共同为全体参训学员颁发结课证书。在庄重的颁证环节中,刘苍劲院长逐一为学员递上证书,并结合研修成果提出期望:“希望大家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将‘严守政治纪律’的底线思维、‘科研点亮课堂’的创新方法、‘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担当融入思政教学全过程,把研修所学转化为育人实效,真正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坚力量。” 吴薇教授则在颁证时勉励学员:“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永远在路上,希望大家带着‘种子精神’的坚韧与黄埔精神的担当,在教学实践中持续深耕,不断提升育人能力与师德修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为学员颁发证书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吴薇教授为学员颁发证书

学员们纷纷表示,为期两天的研修内容充实、收获颇丰,从理论学习到实地研学,再到结班仪式的总结升华,每一个环节都让自己对“新时代思政课好老师”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结班仪式的举行,不仅标志着此次研修班的圆满落幕,更成为全体学员践行师德使命、开启育人新征程的重要起点。未来,大家将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扎实的教学能力,为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