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23年版)》提出的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4月2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任课教师和学生们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红色基地”之“场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近距离感知国家战略下的产业创新与法治建设,推动青年学子在知行合一中筑牢信仰之基。
师生在横琴热电有限公司
在横琴热电有限公司,通过讲解员生动细致地介绍让师生充分了解清洁能源技术如何服务“双碳”目标,横琴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为“一厂十站”模式,以1座燃气电厂、10座集中能源站为基础,开展综合能源供应开发与服务,项目主要由能源站及配套管网+蒸汽热网+燃气电站三部分组成,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天然气综合利用效率可达到73%。阐释“绿色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道德选择,引发学生对“科技向善”的思考。
师生在横琴热电有限公司聆听讲解
在横琴国际仲裁中心,师生们观摩仲裁法庭,在珠海国际仲裁员国际业务部副总监、横琴商事调解中心秘书长卓婧的带领下,师生们了解仲裁规则,学习粤澳深度合作区“一国两制”下的跨境纠纷解决机制,在参访中强化了法治信仰。
师生在横琴国际仲裁中心开展实践教学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院副院长张旭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研究所所长许文杰分别为师生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解析新时代粤澳深度合作区在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与国家全面开放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好前景。报告结束后,师生们围绕“横琴创新发展模式的启示及其青年在大湾区的发展机遇”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师生发言踊跃。
师生在“红色基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聆听专家报告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表示通过实践教学,不仅深化了对课程理论的学习,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实际成效,更激发了青年学子为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发展研究院作为我院实践教学的重要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让思政课从书本走向现实的长效机制,对增强思政育人实效,深化高校思政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彰显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与社会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色基地】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红色品牌培育项目”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精品项目之一。项目旨在总结凝练现有工作经验,为学校师生巩固和开拓更多实践教学平台,并长期保持沟通联系,进而达到更好的实践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