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联合成为提升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二者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共同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5月16日下午,大数据学院王立冬教授在格物楼K105开展了一堂极具创新性的思政课。王教授以“数学中的多元一体思想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新思维、新方法、新案例,现场师生反响热烈。
课堂讲座现场
课堂上,王立冬教授打破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将数学知识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他从数学的集合论、微积分学等理论出发,阐释其中蕴含的多元一体思想。王立冬教授指出“在集合中,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性,但又共同构成完整集合;微积分学领域里不同结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以此类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而,形象地指出,虽然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却始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紧密相连、相互交融,共同铸就了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王教授这一巧妙类比,让晦涩的思政概念变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精准契合数学中多元一体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成为理解两者关系的科学方法论。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美美与共” 的理念,与数学中多元元素和谐共生的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丰富了案例挖掘的思想内涵。
此次思政课的成功开展,不仅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全新范例,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辟了新途径。
课堂讲座现场
【红色讲堂】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红色品牌培育项目”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精品项目之一。理论宣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学院多位教师为珠海市委宣讲团成员、珠海市党史宣讲团成员、珠海市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成员、珠海市社科普及讲师团成员、珠海市金湾区宣讲团成员,经常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开展理论宣讲,同时开展校园名师讲座、退役军人宣讲等活动,送思想、送理论、送政策进基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